他们如同初升的朝阳,站在了人生的全新起点,浑身散发着蓬勃的希望,未来满是未知的可能。
一句简简单单的“如能重选,我选择一个也不要”,却饱含了背后无数的艰辛与不易。
时间回到2001年,在河北的一个小县城里,王翠英和丈夫缴宝存过着平淡却温馨的日子。
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,但夫妻二人相互扶持,日子里充满了烟火气。那时的他们,怎么也想不到,命运会在不久之后掀起一场巨大的波澜。
怀孕的消息传来,王翠英满心欢喜。尽管家境普通,但对新生命的期待让她心里满是慰藉。
怀孕初期的一次例行检查,就像一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,彻底打破了原本宁静的生活。
怀揣着忐忑与不安,王翠英在丈夫的陪伴下,带着医生的叮嘱,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大巴。
然而,更让她崩溃的是,经进一步检查,她腹中竟不是四胞胎,而是极为罕见的五胞胎,这种概率低至六千万分之一!
孕期面临着流产的风险,而且此时已经错过减胎的最佳时机,贸然手术不仅成功率低,还可能危及她的生命。
一边是对孩子生命的尊重,一边是未知的风险和未来的艰难,她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抉择。
严重的孕吐让她吃不下东西,刚吃一点就呕吐不止。可为了五个孩子能吸收足够的营养,她强忍着不适,努力多进食。每一口食物,都饱含着她对孩子深深的爱。
夜晚,腹部因胎儿的重量异常隆起,平躺成了一种奢望。为了避免压迫胎儿,她只能用膝盖和手肘支撑身体,以跪姿艰难入睡。
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换姿势,彻夜难眠。她独自承受着身体的疲惫与对孩子的担忧,心中却始终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。
经多次会诊,考虑到胎儿发育会加重她身体的负担,医生决定在七个月时提前为她分娩。
2002年3月4日,决定命运的时刻来临了。医院派出了三十多名专家和护士,组成五个手术小组,全力保障这场特殊的分娩。
手术室内,灯光通明,仪器闪烁,医护人员紧张地准备着,王翠英静静地等待着。
随着手术的推进,五个孩子先后呱呱坠地,中国首例完全存活的五胞胎诞生了。可这仅仅是艰难旅程的开始。
出生不到五天,老二就被查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,这是一种对婴儿极为危险的疾病。医生告知,若不立即手术,老二最多只能再活六个小时。
在这紧急关头,王翠英果断地决定手术。幸运的是,手术顺利,老二成功渡过了难关。
每隔两小时就要给孩子喂奶,她和丈夫每天只能睡几小时,重复着喂奶、换尿布、哄睡等琐碎而疲惫的工作。
经济压力也如潮水般涌来。孩子们住院治疗的费用高达30万元,即便医院给予了补贴,仍有10余万元需自费。为了凑齐费用,王翠英和丈夫掏空了积蓄。
出院后,五个孩子的日常用品和营养费用又成了沉重的负担,经济重压让这个家庭摇摇欲坠。
为了补贴家用,缴宝存背井离乡,前往浙江打工,每月寄回微薄的工资,勉强维持着家用。
就在王翠英一家艰难支撑的时候,2006年,转机出现了。北京一家教育机构负责人程淮听闻了他们的情况,伸出了援手。
她带着孩子前往北京,在程淮的帮助下办理了幼儿园入学手续,自己也在北京找了份保洁工作。每天天不亮,她就带着孩子上学,再骑着三轮车去上班。
她几乎不给孩子买零食,饮食也极为简单。每当听到幼儿园老师夸孩子吃饭干净,她既欣慰又心酸。欣慰的是孩子懂事,心酸的是自己没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。
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中,五胞胎因“福”字取名和特殊身份,受邀作为最小的奥运火炬传递形象大使。
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出现在公众视野,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,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丝温暖与希望。
2017年,孩子们初中毕业,程淮的资助结束,王翠英带着孩子回到了河北老家。
可命运并未就此放过他们,缴宝存因长期劳累病倒,不久后去世,家庭陷入了更深的困境。
孩子们想退学打工分担重担,却被王翠英坚决拒绝。她坚信教育能改变孩子的命运,咬牙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。
高中阶段,孩子们每人每月只有300元生活费,生活艰苦朴素。他们常常合伙买一个馒头、一份菜分着吃。
在学校的帮助下,他们才得以安心读书。疫情期间,孩子们在家中狭小的房间一同学习,相互照顾。
走进考场的那一刻,他们想起了母亲的辛苦和家庭的艰难,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。
高考结束,四个孩子考上了本科,收到了录取通知书,老二则决定放弃学业,踏上工作岗位,分担家庭的经济压力。
老五经同学推荐去北京当保安,包吃包住,每月能攒4000元,暑假打工两个月就能凑够学费。
其他兄弟姐妹也纷纷找兼职,在餐厅当服务员、做收银员、做手工制作,努力为家庭减负。
一日三餐简单朴素,常以学校食堂为主。虽身处不同学校,但他们联系紧密,遇到问题相互帮忙。
王翠英面对媒体坦言,若能重来,宁愿不要孩子,只因孩子们跟着自己受尽了苦难。
没人知道他们的未来会怎样,但只要认真生活,不辜负自己,生活就一定会充满阳光!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